close
以下日記稍微牽涉小說"NOT THERE"內容,請還沒看小說的朋友止步。
如果已經看過小說or不介意破梗,歡迎進入(笑)寫完醞釀已久--好像幾個月了--的太朗死亡小說,心情低落了一夜。與小喬討論的結果更名為"NOT THERE",切合主題又不像原名"dead end"一看就破梗。原本浮現腦海的幾個元素,例如很想用的「被掏空了心,所以確實是木乃伊啊」這句台詞,都因為擾亂劇情而刪除。明自始至終的設定都是流不出淚水,而Gibson是太朗遺留的吉他,一人一物的擁抱是個老梗,睹物思人天人永隔。

完文之後胸中好像有什麼跟著消失,寫作的過程像是將明樊投入渾濁的思緒,吸附我心中部分的深沈,化作結晶進入文章,再次融於名為「文字」的池塘裡。閱讀文章的朋友像是觸碰甚至吞下池水,如果不知不覺感染了情緒,就算作者成功了。(苦笑)而對我來說,除了終於寫出一篇文的喜□、成功牽引讀者情緒的一點成就感,另一個收穫是淨空情緒之後,恰好能對剛拿到手的Neo Genesis 27全力發花痴。(笑)

目前正著手翻譯。於論壇看到照片的瞬間興奮得想尖叫,應該不是我盲目,這次的照片拍得非常漂亮。一貫略帶攻擊性質的太朗、沈靜卻妖異的正、壓抑了暴戾換上沈穩的明、散發一絲豔麗的buchi,保留Plastic Tree一貫的陰暗神秘,又比以往多了幾分包容與深邃。如果新專輯如他們所言走向新境地,那麼由這組成功的照片我們不妨大膽推論:四人的心境或許也達到一個嶄新的層次。有村提到"意義改變但字彙依舊存在"的"空蟬",用以形容他們自身再契合不過:即使內在外在不免隨時間改變,總有一個貫穿全局的"something"存在,讓我們能夠辨認「這就是Plastic Tree」,而不會因為打扮或音樂型態轉變,就對他們感到陌生。至於那個"something"究竟為何,原諒在下才疏學淺&分析能力不佳,還整理不出一個具說服力的term。

累了,先睡。明天繼續努力翻譯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冬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